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政策 » 地方文件 » 關于印發《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關于印發《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返回列表 來源:心悅靈 查看手機網址
掃一掃!關于印發《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掃一掃!
瀏覽:- 發布日期:2020-02-19 11:09:03【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關于印發《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市文明辦,市直機關黨工委、市人社局、市醫保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文化廣播旅游局,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要求,按照國家十部委聯發《關于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衛疾控發[2018]44號、《關于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名單及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國衛辦疾控函[2019]539號文件精神,市衛生健康委等十委辦局聯合制定了《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1、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2、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附件1

      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探索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建成與我市社會發展和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全面推進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公民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預防為主、突出重點、問題導向、注重實效的原則,強化黨政領導,明確部門職責,健全工作機制,完善服務網絡,構建共同參與的社會心理服務疏導和危機干預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目標

到2021年底,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工作機制逐步完善,形成橫向到底、縱向到邊的服務網絡,服務能力和行業規范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心理健康服務納入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融入社會治理體系、精神文明.建設、平安長春建設、健康長春建設,重點人群心理健康問題得到關注和及時疏導,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導致的極端案(事)件明顯下降。具體工作指標包括:

   (一)依托綜治中心等場所,普遍設立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基本建立。以村(社區)為單位,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的建成率達到80%。

   (二)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各類學校針對兒童青少年身心特點開展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打造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00所。

   (三)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經濟組織等通過設立心理健康輔導室或購買服務等形式,為員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務。

   (四)精神衛生??漆t院均要設立心理治療門診,40%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心理門診。

   (五)培育發展一批專業化、規范化的社會心理服務專業機構,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心理服務人才庫,吸納不同行業的專兼職人員和社會志愿員。

   (六)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城市、鄉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50%以上。


三、工作重點及措施

   以下均需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一)搭建基層心理服務平臺

   1.各級黨委、政府要按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綜治中心建設與管理規范》等要求,在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或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規范設置心理咨詢室或社會工作室,配備心理輔導人員或社會工作者。(市委政法委牽頭)

   2.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安排符合心理健康服務要求的場所,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答疑解惑、心理咨詢等服務,并逐步將兒童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干預納入兒童保健服務。(市衛健委牽頭)

   3.利用老年活中心、養老機構、婦女之家、兒童之家、殘疾人康復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為空巢、喪偶、失獨、留守老年人,孕產期、更年期和遭受意外傷害婦女,流動、留守和困境兒童、孤兒,有需求的殘疾人及其家屬等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并在各類老年大學等老年教育機構開設老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各縣(市)區設立老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開展適合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與咨詢。鼓勵婚姻登記機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組織等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市老齡辦、市婦聯、團市委、市殘聯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各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高度關注流浪乞討人員、被監管人員、服刑人員、社區矯正人員、刑滿釋放人員、強制隔離戒毒人員、社會面戒毒人員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做好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人員及性格偏執人員的心理疏導和干預。制訂個性化疏導方案,特殊人群疏導覆蓋率達到60%以上。(市委政法委牽頭,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衛健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5.基層綜治中心要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及時發現和掌握有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及突發事件苗頭。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建立民情走訪調查機制,網格管理員要會同心理服務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共同摸排居民各類矛盾糾紛問題,及時化解,將心理疏導先期介入運用到調解工作中。(市委政法委牽頭,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6.進一步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幫扶體系,加強人文關懷,促進特殊人群社會融入,對有勞動能力者積極提供就業引導,提升其適應環境、重返社會的能力。(各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完善教育系統心理服務網絡

   教育主管部門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統籌現有經費渠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心理支持。高等院校要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室)建設,按照.師生比不少于1:4000配備心理專業教師。中小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學前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特殊教育機構要結合聽力障礙、智力障礙等特殊學生身心特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各學校要根據自身性質和特點,積極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整合區域內心理健康服務資源,在市、縣兩級設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并將其建設情況納入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考核范圍。共青團等組織與學校、家庭、社會攜手,開展“培育積極的心理品質,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心理健康促進活動,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流動兒童要給予必要的心理輔導。(市教育局、市委宣傳部高教工委、市文明辦、團市委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三)健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心理服務網絡

   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實施員工心理援助計劃,為員工提供健康宣傳、心理評估、教育培訓、咨詢輔導等服務。鼓勵規模較大、職工較多的單位依托黨團、工會、人力資源部門、醫務室等建設心理輔導室,規模較小企業和單位可通過購買專業機構服務的形式,為員工尋求心理健康服務創造條件。加強特殊職業人員心理健康服務和促進工作。對處于特定時期、特定崗位、經歷特殊突發事件的員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和援助。公安、司法、信訪等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在信訪接待場所、社區矯正場所、監獄、戒毒所等普遍設立心理服務機構,配備專業人員,成立危機干預專家組,對司法、公安干警、武警、調解員、信訪接訪等系統內人員和工作對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評估、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等服務。(市直機關黨工委、市總工會、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信訪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規范發展社會心理服務機構

   研究制訂管理、規范、監督、評估社會心理服務機構的相關措施,促進心理服務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引導和支持行業組織加強能力建設,開展心理服務機構和人員摸底調查、行業服務規范制訂和實施、專業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工作。通過遴選方式,建立示范基地,培育發展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務為工作重點的優質社會組織。并通過購買服務等形式,向各類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用人單位、基層組織及社區群眾提供服務。(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

(五)提升醫療機構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推動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科,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開設心理門診,婦產醫院、婦幼保健機構通過建立孕婦學校,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開設中醫心理等科室。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合作,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并結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科普宣傳和心理健康評估。鼓勵醫療聯合體運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拓展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的空間和內容。(市衛健委牽頭)

(六)建立健全心理援助服務平臺

   進一步加強依托市心理醫院建立的心理危機援助熱線建設工作,逐步建立通過網絡、APP、公眾號、遠程會診指導等提供公益服務的心理援助平臺。加強市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專業化、系統化建設,提高處置能力,并在榆樹市、德惠市、農安縣組建縣級心理危機干預隊伍。要將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納入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在突發事件發生、善后和恢復重建過程中,開展個體危機干預和群體危機管理,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發生。(各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健全心理健康促進和宣傳網絡

   要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提高公民心理健康素養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組織開展心理健康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通過舉辦心理健康公益講座、在公共場所設立心理健康公益廣告等方式傳播健康知識。并發揮社區基礎作用,面向全體居民開展多樣化的科普知識宣傳和教育活動,利用社區網站、講堂、宣傳櫥窗和宣傳冊頁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促進居民健康心理養成。(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總工會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完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服務工作機制

   進一步完善綜治、衛健、公安、民政、醫保、殘聯等部門的協作機制、信息共享機制、例會制度和“四位一體”管控機制,健全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小組,開展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現、報告、隨訪管理、治療評估、心理支持和疏導等服務,依法開展案(事)件處置,使在冊患者規范管理率、治療率、精神分裂癥治療率均達到80%以上。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疾病應急救助等制度的銜接,建立“一站式服務”,切實減輕貧困患者醫療費用負擔。落實民政部等四部門《關于加快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的意見》,開辦多種形式的社區康復機構,60%以上有需求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區康復服務?;鶎俞t療衛生機構對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服務。長春市第六醫院、康寧醫院等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要繼續做好家屬課堂等形式的活動,對患者家屬開展護理教育等相關知識培訓,對住院患者家屬進行心理安慰和輔導。(市委政法委、市衛健、市公安、市醫保、市民政、市殘聯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加強心理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全市社會心理服務人才專家庫,成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社會心理服務專家組。在長春市心理醫院組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理論及實踐技能指導實訓基地,為心理健康專業隊伍提供培訓服務、技術支持平臺。重視心理健康專業人才培養,鼓勵醫療機構引進臨床與咨詢心理、社會工作專業的人才。招募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志愿者團隊,強化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市衛健委、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擔任組長、主管市長擔任副組長,各縣(市)區、開發區政府和市直機關相關單位的負責人為成員,建立部門交流合作和信息共享制度,定期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商討試點工作重點和難點問題。市委政法委、市衛健委為牽頭部門,下設辦公室,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做好試點工作。

   (二)強化主體責任。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是實施本方案的責任主體,對本行政區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負總責,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服務的領導,逐年制定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計劃,并將其納入政府考核目標考核體系,及時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指標如期實現。

   (三)落實部門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認真組織落實本方案確定的任務措施,制定工作實施方案、年度目標及任務措施,每年3月底前報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并做好組織協調,監督指導任務落實,定期調度進展情況。

   (四)加強經費保障。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開展試點工作,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完善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成本核算制度與標準規范。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積極開拓公益性服務的籌資渠道,探索社會資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務領域的政策措施,探索加強體系建設的保障政策和激勵措施,推動各項任務有效落實。

   (五)嚴格獎懲制度。實行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采用評估、考核、激勵、懲戒等措施,形成正確的激勵導向。

   (六)強化督導評估。市委政法委、市衛健委會同有關部門對試點工作實施情況進行督導,每半年一次,督導內容包括組織領導、試點工作進展等情況,結果將、上報市政府,并在全市進行通報。對各項指標完成情況分年度進行評估,2021年10-12月份對試點工作實施情況進行.考核驗收。


附件2

長春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長:李祥 市委常委、政法委員會書記

副組長:賈麗娜 副市長

成員:馬平 市衛生健康委主任

姜曉東 市委政法委副書記

宋學兵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姚麗 市文明辦副部長

張佐斌 市直機關黨工委常務副書記

崔國濤 市教育局副局長

王俊飛 市公安局政治部主任

周玉國 市民政局副局長

孫志彤 市司法局副局長

劉顯軍 市財政局副局長

張羽揚 市信訪局副局長

張英君 市殘聯副理事長

張詠剛 市人社局副局長

徐慶豐 市醫保局副局長

潘鋒市 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楊青宇市 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

朱琪 市總工會常務副主席

李立 市婦聯副主席

朱大明 團市委副書記

陳亞斌 市老齡辦主任

張晶 南關區副區長

周紅 寬城區副區長

譚景鳳 朝陽區副區長

魏東巖 二道區副區長

高麗麗 綠園區宣傳部部長

王大鵬 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

孫洪健 凈月區管委會副區長

韓明月 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孫弘顏 汽開區管委會副主任

郝忠奇 蓮花山管委會副主任

賈秀麗 雙陽區副區長

楊麗敏 九臺區副區長

閆偉 榆樹市副市長

玄立民 農安縣副縣長

白松巍 德惠市副市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市衛健委分管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市衛健委疾控處、市心理醫院相關人員為成員,負責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各項具體工作。

長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辦公室 

2019年7月11日印發


相關地方文件

最新資訊文章

心悅靈官網

固定電話:0531—67878238

手機 | 微信:17866607923

QQ:319959572

公司地址:山東濟南市歷城區

舜泰北路789號山東信息通信技術研究院A座501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

關注手機

手機站二維碼手機站二維碼

@2017 Soulhappy Science and trade co. LTD 版權所有 備案號:魯ICP備16032300號-3
120秒试看无码体验区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