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 中小學心理危機學生的三步篩查法
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其中第五點明確要求,學校要積極借助專業工具和手段,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測評工作,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及早實施精準干預。
這就要求學校對剛入校的新生開展全覆蓋的心理測評,同時需要縣級教育部門牽頭,對各校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每年一次的常規心理健康篩查。
但是由于在篩查過程中,往往存在對心理危機學生的標準不統一、缺乏相關篩查工具和標準、沒有專職教師等問題,影響了篩查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的是“中小學心理危機學生的三步篩查法”希望對即將開展心理健康篩查的老師提供一定幫助。
01 心理危機學生篩查中存在的問題
1. 概念不清
篩查心理危機學生的標準不統一,將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心理危機三個概念混雜在了一起。到底要篩查什么樣的學生、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標準都不太清楚。
心理問題:指在近期發生而不太可能持久、問題的內容尚未泛化而只局限事件本身,反應強度不高,沒有嚴重影響思維邏輯的情緒行為問題。
心理障礙:指在各種生物、心理、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大腦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
心理危機:指自殺、自殘、傷害他人、報復社會的行為。心理危機有以下共同特征:情緒上感覺痛苦(絕望、憤怒、抑郁)、認知上感到絕望(遇到了沒有辦法解決的重大問題)、缺乏社會支持,采取了自殺自殘行動。學術界一般將心理危機分為自殺觀念、自殺計劃、自殺行為(包括自殺未遂)三類。
2、缺乏相關篩查工具和標準
對需要篩查的嚴重心理危機學生、重大心理危機學生只有簡單文字描述,沒有提供相應的篩查工具和鑒定標準。不像監測霧霾,有監測工具,并有空氣質量指數,令人一目了然。在實際工作中,學校老師大多根據經驗輔助心理測量的量表實行篩查。而且量表不統一、判斷標準不統一。
3、沒有專職教師的學校束手無策
心理危機學生的篩查和干預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心理輔導專業教師來實施或組織實施。但是調查顯示,只有22%的學校擁有心理專職教師。心理專職教師主要分布在高中,特別是職校;初中不到20%的學校擁有專職教師;小學最少。因為缺乏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在篩查心理危機學生的過程中很多學校不明白篩查的目的,運用量表以后發現有自殺傾向的學生感到束手無策、無言以對、甚至驚慌失措。
02 心理危機學生的“三步篩查法”
根據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心理危機三個層次的概念分析,形成了重大心理危機學生篩查的三步法。三輪篩查的方法和鑒定標準如下所述:
第一輪篩查:運用MHT 找出有嚴重心理焦慮的學生
《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是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周步成對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修訂而成的,其中包含了中國常模。
該測驗有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恐怖傾向和沖動傾向等8 個內容量表,該測驗共有100 個項目,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內容量表的總分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不好。每個項目后面有“是”和“不是”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
該測驗屬于團體測驗(也可個別施測)。適用對象為小學四年級以上至高中階段。MHT的計分規則是:凡是選“是”答案者記1 分;選“不是”答案者記0 分。整個問卷項目中,組成效度量表的項目共有10 項,如果它們的得分合計起來比較高, 則可以認為該被試是為了獲得好成績而作假的,所以測驗結果不可信。除去效度量表項目,將余下的全部問卷項目得分累加起來,即可得到全量表分。全量表分在65分以上者,即可認為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
MHT 是大家認為比較符合學生情況的一份量表。經過多年的測量,我們發現使用MHT 有反應的學生大約在15%左右。鑒定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心理問題學生。這部分學生感覺痛苦,有不適應學習的情況或人際矛盾,但是認知清晰,社會功能完全,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關注。
第二輪篩查:運用PHQ-9 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
《病人健康問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是一個簡便、有效的抑郁障礙自評量表,在抑郁癥診斷的輔助和癥狀嚴重程度評估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PHQ-9只有9個問題,操作簡便易于推廣。得分在15分以上者就需要特別的關注。
選擇PHQ-9作為心理危機學生的篩查工具,一個原因是量表題目少(只有9個問題)便于操作;其次抑郁癥導致自殺者占全部精神障礙自殺的1/4,相關性比較高;另外PHQ-9 中有一個關鍵問題可以用到,那就是“有不如死掉或用某種方式傷害自己的念頭”。學者對PHQ-9進行了修正,增加了測謊題、了解學生社會支持系統的問題等,并將評分標準進行了具體設定。在此基礎上將調查表命名為“學生心理狀況量表”。
第三輪篩查:通過個別訪談找到真正有自殺傾向的學生
在前兩輪心理量表篩查的基礎上,有心理情緒問題的學生一般就會被發現,但篩查出的人數還是偏多,這部分學生需要心理專職教師一對一面談,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依據心理危機的五因素論,自殺者一般具備了重大挫折、認知絕望、情緒痛苦、自殺行為、缺乏資源五個因素,可通過心理危機學生的心理訪談提綱,做進一步的篩查。
中小學心理危機學生的篩查工作意義重大,但是科學性針對性要求強。通過運用“中小學心理危機學生的三步篩查法“,可大大提高篩查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姚立新. (2018). 中小學心理危機學生的三步篩查法. 浙江教育科學, 02, P.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