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測試涉大量自殺內容”沖上熱搜,科學測評離我們有多遠?
11月18日,有上海家長爆料稱,上海市長寧區有小學生做心理測試,其中大量內容與自殺相關,由此引發家長們的強烈反對,擔心這樣的心理測試不僅不能起到篩查的作用,反而是在誘導學生自殺。11月19日,長寧區教育局回應稱,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和我局相關科室對問卷內容審核把關不嚴,現已要求停止調查問卷工作。
小編通過媒體報道了解到,該問卷總共120多道題,其中58-94題均與自殺相關,不乏“最近一周,為了自殺,你的準備行動完成的怎么樣?”這樣觸目驚心的問題,并且給出了收集藥片、刀片等選項,引發了眾多家長的擔憂和恐慌,該話題也一度沖上新浪微博熱搜。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本月,教育部對全國政協《關于進一步落實青少年抑郁癥防治措施的提案》進行了答復,其中明確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一時間,心理學界有人歡喜有人憂,政策制定的出發點是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但不恰當不科學的篩查往往適得其反。
科學的心理篩查該如何進行?作為專注于提供優質心理健康服務的企業,對此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思考:
01 測評量表是否科學、合理?
首先,一套科學的量表,需要進行眾多的合理性論證。在針對特定對象特定人群的前提下,進行信效度驗證后,才有可能作為合理的量表運用在研究中??茖W量表的每一個問題,甚至問題里的每一個字,都是需要謹慎討論的。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狀態往往是敏感的,不穩定的,一份面對學生的問卷,理論上應該照顧到學生們的心理狀態,即便發現學生的抑郁傾向甚至自殺傾向,也是需要細致的探究,在設計問卷的時候,應該更巧妙更細膩。而有家長透露說,這份問卷里的問題,是由多個國外的心理測試粗糙堆砌而成,很多甚至問題是照搬“Beck自殺意念量表”,顯然應用在針對小學生的心理測試中并不合適,甚至會給學生帶來諸多不良的心理影響。
02 專業量表也需科學使用
本次事件中使用的問卷生搬硬套,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實際上,即便是權威專業的心理量表,在使用時也應采用嚴謹、科學的方法,才能保證足夠的專業性。
因此,事件發生的原因也不應完全歸咎于量表的粗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測量設計引起,在沒有考慮到被測對象年齡,認知能力,健康狀況的情況下選用了不合理的量表,用對待成年精神障礙傾向人群的方式去對待健康的兒童。
豪不夸張地說,在青少年抑郁癥篩查被納入健康體檢的當下,不科學的科學操作有可能演變為壓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讓本就需要多加小心的問題更加惡化。
03 心理普查 請多一些人性化關懷
心理問題,素來是纖細的、微妙的,學校進行心理普查,面對的是一群中學生和小學生,他們正處在心性不成熟,容易被誘導的年紀。對于他們,我們更應該采用科學化的視角和人性化的關懷。
同時也應考慮到,很多人對抑郁癥都有很強的病恥感,篩查抑郁癥勢必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尤其是那些有抑郁情緒的孩子,如果因為調查結果不理想導致更嚴重的心理壓力,應該如何做好疏導?將抑郁癥篩查納入學校體檢,無疑是良策,如何將政策以更專業的態度落地,才是我們更應該思考的問題。